遥夜泛清瑟,西风生翠萝。
残萤栖玉露,早雁拂金河。
高树晓还密,远山晴更多。
淮南一叶下,自觉洞庭波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遥远的秋夜,本该是寂静的,却有清瑟声漫出来。萧瑟的西风,本该是肃杀的,却生出翠绿的藤萝。
残剩的萤虫,栖息在缀满玉露的草叶上,早归的鸿雁,掠过闪着金光的银河。
高高的树林,在晨光中,依旧枝繁叶茂;远远的山峰,在晴空下,更显层叠繁多。
当淮南的第一片秋叶飘落,便已能想见洞庭湖畔,秋风正掀起微波。
注释
图片
泛:弹,犹流荡。
还密:尚未凋零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这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咏早秋诗。
许浑的诗歌风格为“清丽婉约”。这首诗最绝妙之处,在于紧紧围绕“早秋”二字,从细微(残萤、玉露)到壮阔(早雁、金河),再到远景(高树、远山),最后由落叶触发情感,道出早秋的清寂与辽阔,以及诗人的追求与节操。
“遥夜泛清瑟,西风生翠萝。”首联是说,遥远的秋夜,本该是寂静的,却有清瑟声漫出来。萧瑟的西风,本该是肃杀的,却生出翠绿的藤萝。这是写“生命之茂盛”。
首联即对仗,两两又对比,以遥夜之寂静,对比清瑟之声响;以西风之萧瑟,对比翠萝之生机。实在起笔豪迈,乐观积极,一扫秋日诗之忧沉。
“残萤栖玉露,早雁拂金河。”颔联是说,残剩的萤虫,栖息在缀满玉露的草叶上,早归的鸿雁,掠过闪着金光的银河。这是写“早秋之物候”。
早秋时节,萤火虫会出现在草叶上,有腐草为萤之说。大雁也开始南归,为下文写高处远景与诗人相思埋下伏笔。
“高树晓还密,远山晴更多。”颈联是说,高高的树林,在晨光中,依旧枝繁叶茂;远远的山峰,在晴空下,更显层叠繁多。这是写“早秋之景色”。
这两句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“山色有无中”,高、密、远、多,众多形容词的运用,让秋日的风景多了一丝沉淀与厚重,为下文情感出现,进一步做铺垫。
“淮南一叶下,自觉洞庭波。”尾联是说,当淮南的第一片秋叶飘落,便已能想见洞庭湖畔,秋风正掀起微波。这是写“诗人之思念”。
前一句化用“一叶惊秋”,后一句为全诗感情落脚点。“洞庭波”的典故,可以追溯到屈原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。屈原写秋风落叶,是为了表达“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与秋其代序。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迟暮。”年华易逝,而功名未立,何其悲哉!
诗人想起秋风落叶,想起汨罗屈子,心中同样有光阴之美,不舍昼夜,而年华虚度,人生易老之惆怅。诗人欲以屈原之高洁,写出心中之节操,让整首诗更加厚重博大。收尾余韵悠长,留白甚多,空间纵横,不可谓不高妙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公司介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